今年我国出台了“最严交规”,同时我省交管部门公布了全省道路交通技术监控测速路段及测速点后,为了应对高速公路测速监控,许多司机给自己的车上配备了“电子狗”,用“电子狗”来对付测速雷达和电子警察,防止因为超速或者违反交通法规而被处罚。同时,交警部门告诫驾驶员,“电子狗”容易纵容司机盲目超速,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使用“电子狗”无法起到安全驾驶的作用,建议司机不要对其过分依赖。
“电子狗” 功能多价格差距大
“电子狗”是一种车载装置,又称安全驾驶提醒仪,作用是提前提醒司机“电子眼”或测速雷达的存在,可防止因为超速或违规而被罚款和扣分。目前,在我市各大汽车用品店、汽车美容店和购物网站,都可见到各式各样的“电子狗”,它们品类繁多,功能齐全。
记者在购物网站上输入搜索“电子狗”后,便发现有数百条相关商品信息,这些“电子狗”的价格从一百多元到两千元不等。据一卖家介绍,“电子狗”即雷达感应器。汽车启动时,“电子狗”会提示:“道路安全系统已启动,请系好安全带,祝行车平安”;当汽车行至红绿灯有摄像器打开的路口约200米时,“电子狗”会提示“请按交通指示行驶”;汽车驶入单行道时,“电子狗”会提示“单行道请勿逆行行驶”;在事故多发路段,“电子狗”会提示“肇事路段请小心驾驶”;当汽车没有按规定车道行驶时,“电子狗”会提示“请勿越线行驶”。这位网店老板介绍说,“电子狗”的提醒功能不但可以使驾驶更安全,而且还可以避免超速等违章。说到“电子狗”使雷达无法监测车速这一功能时,这位网店老板说:“这种功能在低价的“电子狗”上没有,上千的有的具备这种功能。但是这种具备反测速功能的“电子狗”很少有人问津,至今没有卖出过,二百左右的卖得最好。其中价格贵是一个方面,认为没有什么用处是最大原因,大家需要“电子狗”多是为了发现市区内的‘电子警察’和高速公路上的雷达测速。”在雁滩一汽车用品店内,记者看到老板正在向一名驾驶员推销,不少人正在购买“电子狗”。一款红色跑车形状的“电子狗”,老板介绍说,这款卖得最好300元,固定测速、流动测速、gps功能全有。记者发现这家汽配店内摆放着多种“电子狗”、导航仪等驾车辅助产品,价格从200元至上千元不等,款式繁多。
交警提醒 “电子狗”存在五大隐患
我市交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称,目前对于是否允许车主在车上加装“电子狗”等安全驾驶提醒装置,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市场上流通的各种“电子狗”实际上也存在着各种隐患,而且安全难保障,安装“电子狗”对于车主来说看似安全,实际上是更不安全了,不少车主因此放松了应有的警惕和自觉,认为反正有“电子狗”把关,“狗”叫了就正常行驶,离开“电子眼”的视线就开始超速、违章变道,这种依赖的心理正是最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驾驶人在遇到“电子狗”提醒前方有测速仪时,一般会突然减速,很容易引发追尾事故。
交警部门提醒市民,“电子狗”存在五大隐患。首先是寿命短“网络”覆盖难,“电子眼”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由于“电子狗”是地区经销商“人为铺设”,其覆盖面自然难以保证。因此,虽然“电子狗”在本地使用准确率较高,但难免会有漏网之“眼”,出现被抄牌而“电子狗”不叫的现象。用于发射信号的发射器是一个做工粗糙的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靠4节5号电池提供电源。如果电池没有电,发射器就不会发出信号,此时车上的“电子狗”就等于完全失去了嗅觉,其寿命也难以得到保证。其次是商家为利益不择手段,不少车主反映,“电子狗”经常需要升级,而在几次升级之后,“电子狗”便不能使用了。据知情人士介绍,这实际上是一些商家为了商业利益,采取升级换代的办法使以前购置的“电子狗”作废。而由于“电子狗”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常会采取不良竞争的手段,把别家的发射器挖出,放上自己的发射器,没有了发射器,“电子狗”也就毫无用处了。第三是难以应付“流动警察”,“电子狗”对流动警察常常无能为力,一方面,流动警察本身不固定,发射器不可能随其流动而安放;另一方面,目前流动测速使用的检测设备技术含量都较高,如镭射(激光)测速仪,价格至少在一万美元左右,“电子狗”是不大可能探测和识别这些高精尖设备的。第四“全国通用”名不副实,据我市一些汽车配件店的店主介绍,现在市面上基本都是全国通用的gps雷达探测器。对此专家表示,由于各省、市地区使用的“电子眼”原理不尽相同,而且即便是发出无线信号的“电子眼”,其频率也有所区别,因而“电子狗”很难保证全部可接收,要实现“全国通用”可能性不大。最后,使用后很难保安全,“安装‘电子狗’对于车主来说看似安全,实际上是更不安全了。”市交警大队相关人士担忧地说,不少安装了“电子狗”的车主可能因此而放松了应有的警惕和自觉:反正有“电子狗”把关,叫了就正常行驶,离开“电子眼”的视线就开始超速、违章变道,这种心态正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对司机和行人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装上“电子狗”照样挨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之所以许多驾驶员购买“电子狗”,就是为了防止被监控拍到扣分。市民白女士表示,新交规对于机动车处罚更加严厉,闯两次红灯就满12分了,提前了解路况可以避免被拍。虽然多数车主都表示“电子狗”、导航仪很管用,但也有车主表示,这些设备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不太灵敏,过分依赖这些设备还吃了不少苦头。“根本不像商家宣传得那么灵,总是瞎提醒。很多时候都已经过‘电子眼’了,它才开始报警,不仅罚了钱还被扣了分。”市民林先生最近购买了一辆新车,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旧车上安装过“电子狗”,已经决定不再为新车装配这一设备。原来,此前他曾驾车在我省一条道路上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电子狗”一路上非常“安静”。不料,后来寄来的一纸罚单才让他得知,原来那条路限速60公里/小时。同样为“电子狗”头疼的杨先生则表示,自己的“电子狗”有时会“失控”地一路上“狂叫”,“明明只有一两个电子警察的隧道,被它一叫,好像遍布都是电子警察”。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从源头“禁狗”
有关专家表示,现在国内已经有城市出台相关规定禁止使用“电子狗”,而无论使用何种交通辅助器材,也一定要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为前提。针对“电子狗”日益增多的现状,专家提示交警部门应广泛采纳市民或部分车主的建议,同广大交通参与者共同维护交通环境。例如适量增加“限速”、“限转”等警示标志,或将警示标志放置在更加醒目的位置,不断强化警示的效果;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效果,将区内需要低速行驶的道路、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段,通过印发宣传单或借助新闻媒体等方式,传达到每一位车主,消除车主的顾虑;将轻微交通违章行为纳入“首违不罚”,着重宣传教育,通过人性化执法,增强交通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