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
小区16个监控有14个不能用
前天中午,家住南京秦淮区小西湖社区的李女士,下班回家后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家门口的楼下。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电动自行车不翼而飞了。
接到报警后,辖区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因为该小区早在2006年小区出新时,当地政府部门就在该小区安装了很多摄像头,通过这些摄像头,应该能看到电动车消失的情况。随后,李女士和辖区民警一起来到小区的监控室调取视频资料。这时才发现,安装在小区的摄像头,除了一个能正常使用之外,其他的居然全都是摆设。
“当时民警告诉我,这个小区里有16个摄像头,但有14个是坏的。”李女士说,因此无法调取监控录像。面对这种结果,李女士显然不能接受,“怪不得小区里接二连三地丢失东西,报警一直没有结果,原因就在这里!”
“政府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花钱在小区里安装监控,但这些东西居然都是摆设。这不是诓人吗?”李女士找到社区讨要说法。但社区工作人员认为这是盗窃案件,应该由公安处理,至于监控出了故障,也应该由警方负责。
如今几天过去了,李女士丢失的车子仍没有下落。她说,她现在就想知道监控到底由谁负责,“好歹有关部门能出来说说话”!
释疑
警方管理的监控只有4个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秦淮区小西湖社区。这里是一个老旧小区,人多环境也杂乱。不过监控设施倒是很多,记者沿着该小区走了一圈,很容易就能看到外墙上的监控设备。住在该小区的王大爷告诉记者,他们小区的确有很多摄像头。在王大爷的指点下,记者清点了一下,大约有七八个。从外观看,并无问题。
记者随后来到小西湖社区。“我们小区没那么多监控,其实只有4个。”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知道李女士电动车被偷的消息,但需要澄清的是,监控没有居民所说的那么多。他还告诉记者:“这些监控是2006年小区出新时由秦淮区政府出资安装的,由秦淮区公安局管理。”
秦淮区公安局有关人员也证实了上述社区工作人员的说法。他告诉记者,该小区由他们管理的监控只有4个。得知李女士的电动车被偷之后,该局对小区内的摄像头进行了检查,最终发现有两个发生了故障。“目前有关人员正在准备维修。”
至于居民反映有16个监控,以及记者现场所看到的设备,该工作人员认为,有可能是个人安装的。他说,现在很多人会自己安装监控。“有的人为了防止汽车被划,还有一些企业或商店也会安装。居民有可能把这些监控都算进去了。”
那么这个监控何时坏的?为何没有及时维修?该工作人员只说:“不知道。”据秦淮区政府一名负责人介绍,按道理,社区监控应该由社区管理,但是小西湖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公司,也就无法向居民收取相关费用。
探访
这是老小区的共性问题
目前,南京这种老旧小区非常多,涉及监控数量多达数千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监控几乎一半是摆设。
昨天,记者来到南湖茶南小区,这里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提到小区的监控,住在该小区的洪先生说,前些年他们小区安装了监控,小区里发生偷窃行为,通过监控也的确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但是后来,这些监控有没有用就不知道了。”
在凤凰西街附近的一些老旧小区,也有类似问题出现。据凤凰西街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小区里除了警方的监控,当地政府也曾经在这里安装过监控。但由于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公司,时间久了,这些设备就成了摆设。问及原因,这位工作人员说:“供电、监控室的设置等,都会导致监控设备后期处于无法管理的窘境。”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小区里安装监控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购买硬件设备,还有日常管理的费用。”他举例说,按一个小区安装4个监控计算,所有硬件费用加起来至少要数万元,如果再加上每年维护人员的工资和更换设备的费用,养活这些监控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好办,向居民收取就是。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的老旧小区来说,问题就非常麻烦。”该人士说,由于无法收齐这笔费用,最终结果就是导致这些小区监控变成摆设。
南京市物业管理办公室的有关人员认为,这种情况在一些老旧小区都存在,“要完全解决老旧小区类似的问题,除了政府加强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化管理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关链接>>>
南京三年内老旧小区
将全部有物管
去年,南京市出台了《城中片区现代化建设五大工程实施意见和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具体披露了包括未来三年人居质量工程方面的诸多项目。南京市提出,三年之内,建立健全市容市貌、违建管控、交通秩序、环境保护、文明创建、公共场所等一系列城市综合管理机制。实施老旧小区物业长效管理机制。以区级政府为主,市政府加大管理投入,通过市、区两级共同努力,三年之内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