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扎实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http://www.shcmc.com 发布于 2013-8-2 10:34:21 已被阅读 616 次
实施电子监察 提高行政效能
——遂宁市扎实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近年来,遂宁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市“五个战略定位”的宏伟目标和“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廉洁高效法治政府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目的,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扎实有序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一、基本情况 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目标和省纪委、省监察厅工作部署,遂宁全市投入建设电子监察系统专项经费547万元,市属辖区落实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单设办事大厅16060平米,落实专款450余万元购置办公设备、安排3041人到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在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过程中,以打造示范点为重心,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射洪县政务服务中心、射洪县金华镇和明星镇便民服务中心成功申报为省级示范点;安居区政务服务中心、安居区磨溪镇、船山区仁里镇、蓬溪县大石镇、大英县卓筒井镇等5个便民服务中心明确为市级示范点。市辖区三级(市、县、乡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单设办事大厅应开通133个电子监察,已开通73个,占总数的55%;单设办事大厅应开通32个,已开通17个,占总数的51%。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要在8月底实现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四级互联互通,提前1个月完成全省下达的建设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按照省纪委监察厅的部署要求,我市实行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朱兵同志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冉涛同志为组长,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电子监察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纪委监察局,由市纪委监察局局长古诚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综合指导,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系统建设扎实有序进行。建立了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朱兵多次强调:全市各级财政局要给予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财力保障;政务服务中心要全程参与和全力配合;人社部门要根据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需要在人员使用上给予倾斜;监察局要对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行统一指挥、部署、督促落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冉涛同志强调:要以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全市行政自由裁量权,努力将我市打造为法治政府;要以全市首次开展重要岗位效能监察活动为机遇,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软环境建设。市监察局长古诚同志多次深入乡镇(街道)、区县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公室,研究解决在系统建设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二)完善制度,明确时限。在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中,我市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系统运行工作日志制度和精细化管理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的同时,为确保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整体质量,实现顺利联网对接,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省纪委办公室文件要求,及时制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工作的通知》(遂纪办【2013】13号),细化了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严格执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周报制度、旬报制度、例会制度、督察制度等工作制度,严格执行电子监察建设质量标准和推进措施,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全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提供制度保障。省级示范点和市级示范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提前在5月底前建成,其余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在7月底实现场地建设、数据建设、网络建设到位,部分乡镇、单设办事大厅要实现试运行;按省纪委监察厅进度要求,我市提前1个月于8月底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组织培训,三级监督。为确保全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运行畅通和工作质量,遂宁市纪委监察局和市政务服务中心聘请专家采取集中培训和上门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市辖区内涉及电子监察系统的操作人员和领导班子成员、纪检监察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集中测试,共组织培训23批次4051人,对58名成绩不及格者进行补课。对市辖区各单设办事大厅采取上门培训,注重了培训结果运用。同时构建了三级监察平台。一级平台是市级领导监察模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在办公室通过电脑可以实时查看全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运行情况并进行监督;二级平台是市级电子监察系统监控中心模块,市纪委和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全市视频监控区域人员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督,视频监督无死角;三级平台是区县纪委和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各自辖区内窗口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监控发现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视其情节,分别对所在单位及人员实施责任追究。
三、工作成效 (一)电子监察,方式创新。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市纪委监察厅在履行好职能的同时,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率,把建设电子监察系统作为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市的电子监察系统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和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文件要求设置监督项目,对审批项目的咨询、申请、受理、办理、发证、发照、批复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
(二)监督到位,效能提高。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可以对每一个项目岗位、每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办理的审批事项作详细了解。市、县党委、政府的领导可以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对本地区的每一个审批事项进行查阅和督查。近年来,全市调查核实作风、效能案件46 件,查结46件,对13个单位、41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对13起作风效能案件的查处和责任追究情况进行了全市通报;对21起作风效能案件的查处和责任追究情况在各自区县进行了通报。从电子监察系统处理的数据情况分析:市直机关39个委局,29个重点项目岗位共接到申请46.37万件,受理46.02万件,办结46.02万件。办结率为100 %,满意率为99.87%。
(三)作风转变,广受好评。随着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稳定推进,创新了监督方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行政监察业务的结合,行政审批事项不断优化,窗口便民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深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在遂宁市投资的深圳客商张先生说:“我感觉最近在遂宁办事容易多了。现在很多证件到政务服务大厅一天就能办清楚。”他说:“前些年我刚来的时候,因事难办、脸难看,我差一点失去信心,想打道回府了。现在看来,我留下来是对的。”
随着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必将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及部门依法高效运行,为我市实施“六大兴市计划”、建设“大而美、富而强、优而雅”新遂宁和打造廉洁高效法治政府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