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纪委近日通报了3月份公车违规使用情况。新闻发言人梅河清表示,目前公车监管系统共有六个监察点,广州市安装了北斗系统的8491辆公车,都受到这些监察点的监控。如果系统发现公车违规使用,监管系统除了记录轨迹外,车载系统还将向驾驶人发出预警,并把预警信息发送给各级分管公车使用的负责人处。
在公车消费成为三公消费“重头戏”的今天,如何严控私用与滥用,确实是个头疼的话题。公车改革靠制度,公车监管靠技术。从广州的实践来看,起码证明信息化监管是个很有 “性价比”的创意。早在2011年8月,广州开始运用 “制度 科技”手段监管公车,综合运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互联网技术、gis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等,研发了公务用车使用监督管理系统平台。有了全球卫星定位和身份识别车载终端,可以对公务车使用人及车辆实现实时轨迹跟踪、历史轨迹查询、行驶里程统计、超范围报警、无卡行驶提示。
事实证明:以 2012年底8491辆车为基数,按照各单位定期上报的公示的里程数据,去年全市公车月平均行驶里程下降了27.04%。平均下来,每辆车一年下降了5000多公里,按照现在的油价,一辆车一年可省5000多元,8491辆公车一年就节省了4200万元。这个数字跟地方财政部门公布的财政决算数据吻合市财政局统计的2012年三公费用里,也只有公车费用一项大幅下降。
不仅期待信息化监管的试点能早点“由点及面”,更希望公车监控轨迹能真正公之于众,譬如借助网络查询,公布被监管的公车号码,输入车牌号即能查询其现时及历史运行轨迹,如此一来,这监督就方便多了,即便考虑保护公车私隐及安全而不做“现场直播”,依赖于既有的定位平台,事后查询也是很简单的事情。果真如此,也许这行驶里程就不只是 “下降27.04%”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