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主最需要的时候,才发现小区监控摄影头根本就没有开或者早就坏了。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现象比较普遍。监控系统为何频频“监空”?开发商偷工减料、小区物业不作为、设备易坏、维修成本高等是主要原因。针对小区安装监控系统,广西目前没有制定统一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也没有具体部门负责管理。业内人士称,如此重要的安防措施,不能任由民间“自由发挥”,应制定标准,明确责任,进行长效管理
现象一
多数小区摄像头只起“吓唬”作用
前不久,家住南宁埌东香格里拉花园的谢女士,因为楼下一家餐饮店排出的油烟味太熏人,几次找环保部门投诉。不久,餐饮店被关门。紧接着,她连续几天晚上接到送外卖的人送餐,但她根本没订餐。几天后,她家门旁被人用红笔写上“欠债还钱,没钱拿命来”等字,前面是她的名字。她去物业调取电梯间的监控录像,想看看是什么人最近出入这栋楼,却遭到拒绝。
南宁锦江苑小区的业主谢女士介绍说,她家楼下单元门旁原来有个摄像头,几天前这个摄像头的支架断了,物业工作人员就把支架和摄像头全拿走了。当时,她以为物业人员过两天会把摄像头装好,可现在装摄像头支架处已经铺上草坪了。经过她几次反映,4月3日,物业人员已经重新装好摄像头,但是摄像头的监控方向旋转了180度,不再监控单元门,而是朝向了马路,可马路上已有摄像头。
韦女士是武鸣县聚宝城小区的居民。她说,他们小区不久前安装了监控系统。3月4日晚,她回家后像往常一样把车停在小区的露天停车位,第二天一早发现后车灯被人砸坏,立即反映到物业,并要求查看监控录像。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本应“低头”监控停车位的摄像头,却“抬头”监控到对面二楼的窗户上去了。摄像头什么时候歪的,没人知道。因为物业不处理,她丈夫只好自己拿梯子去把摄像头摆正。
上个月的一个深夜,南宁百花苑小区的业主韦先生,把车停在小区的公共道路旁,回家休息。次日取车时,发现车的挡风玻璃被砸坏。因为停车地点左前方就有一个摄像头,他便找物业调取监控录像,但被拒绝。该小区物业公司——南宁大自然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称,小区的监控录像至今还未移交,暂不能向业主提供。
在南宁市大学路一单位生活区,小区出入口和楼栋间都安装了摄像头。但小区几名居民称,监控设备从未起作用。居民周先生无奈地说:“过去的半年里,我在小区里丢过两辆电动车和一组电瓶。有一次下午6时许,我回到小区上楼取一些资料,半小时后下楼发现停在楼下的电动车不见了。”另有居民称,有两个雷雨夜,小区里一下子丢了五六辆电动车,大家都怀疑是有人开面包车进来拉走的。事发后,他们找物业要求查看监控录像,但物业工作人员说:“昨夜大雨,监控设备都关了,没有记录。”
该生活区的物业人员告诉记者,小区只有200户业主,物业费收得少,物业公司仅聘请4个保安和一个保洁员,哪里还有钱请人管理监控室。“小区的摄像头基本都不开,装了只是吓唬小偷而已”。
北湖路一小区房屋已交付十余年。开发商当初交房时也安装了几个摄像头,用于监控小区出入口。如今,室外的摄像头已不见踪影,室内的显示屏也已经不知去向,剩下的架子已成为废铁。
现象二
少数小区摄像头工作正常
4月2日晚10时,记者来到南宁市蓝山上城小区,物业公司值班的邓班长正和一名同事讲述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原来,4月1日晚10时左右,辖区派出所民警跟踪一对“毒鸳鸯”来到该小区,但因该小区出入口和住宅楼多,失去“毒鸳鸯”踪迹。民警和保安随即通过调阅监控录像,锁定“毒鸳鸯”住在1号楼,而冰毒却藏在3号楼,最后人赃俱获。
记者走进该小区的监控室,只见八九个大屏幕不停地闪烁着,每个大屏幕上有16个小图像,小图像中偶尔有人和车辆闪过。记者仔细查看发现,该小区的每一个摄像头都比较清晰,运行也正常。据邓班长介绍,小区里一共装了183个摄像头,覆盖了小区的每一个公共角落。每个月,公司要拿出3.5万元维护、保养和维修摄像头及线路等,保证摄像头都正常工作。
在长堽路一小区内,记者看到除了3个大门均装有摄像头外,小区花园及每栋楼的大堂、电梯内等地方均有摄像头。记者在该小区监控室看到,室内有20多个屏幕正在监控着小区内的情况,一名值班人员正在认真地察看各处监控情况。记者站在门口就能较清晰地看到各个屏幕画面内容。
记者走访发现,小区摄像头工作状况良好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业主自己安装的,如埌东香格里拉花园一期小区;另一种就是开发商自己成立物业公司管理自己开发的小区,这样的开发商比较舍得投入,因为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开发商的声誉,又可以减少保安人员的投入量,一举多得。不过,事实上这两类小区并不多。
内幕
查看监控录像会曝光物业过错
小区监控系统,大多是楼盘开发商交房前后安装的,只有少数是业主自己出钱安装的。无论是谁出资,都是全体业主的共有资产,因此业主就是监控设备的“主人”,而物业公司是业主请来服务自己的,可谓小区的“保姆”。那么,每当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时,“主人”需要查看监控录像,为何十有八九会被“保姆”拒绝?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个小区的多名业主,每一个人都提出了质疑。一家具有一级服务资质的物业公司经理伍先生对记者道出了内幕。他说,监控系统频频“监空”,基本上都是物业导演的闹剧:第一,小区监控系统就算录下了嫌疑人出入留下的蛛丝马迹,物业公司也不愿让业主看,因为这样会将物业在管理上的过错暴露在录像中,要承担责任。所以物业常称“摄像头坏了”,推卸责任。第二,摄像头是高科技产品,一旦出现问题,物业自己没有能力维修,也不会用物业费维修,申请专项维修基金手续又太繁琐,维修费用成问题;第三,打雷下雨或者线路破损进水,都会令摄像头损坏,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摄像头移交给物业,坏了物业都有责任,因此他们要小心翼翼地对待,能少用尽量少用。第四,以安装在小区围墙上的红外线为例,一只猫或者一只蝙蝠都会引起报警声,有时值班保安一个晚上要白折腾好几次。为了避免麻烦,干脆都关掉。
难题
维修摄像头有时比买新的还贵
记者在长湖路香格里拉花园一期小区,发现进出小区的通道上和每栋楼的出入口,都有“红眼圈”的摄像头。在监控室,值班的陆女士正盯着4个大屏幕认真地看着。她指着第二个大屏幕说:“这里都是监控电动车停放处的,因为电动车容易丢失,这里就成了最主要的监控地点。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我就用对讲机通知保安去查看。”
当班的刘班长介绍说,去年,小区业委会联合物业,通过招投标,安装了57个摄像头,基本都可以用,但是后期的维护费用来源,目前还没有确定。之前开发商装的那些摄像头,因为年久失修又缺乏保养,早就“瞎”了。
记者发现,目前不少小区摄像头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因数量不够造成监控“盲区”。南宁市景观大道保利·山水怡城小区内有几十栋住宅楼,记者看到小区各个大门和每栋楼的一楼大堂都装有摄像头,但在小区内的花园却几乎没有见到监控设备。该小区物业一名王姓工作人员介绍说,小区并非每个角落都能监控到,每栋楼的楼层上均未安装监控设备,地下室也仅是在放电动车等重点区域有摄像头。“小区监控出现较多盲区,只要是因为线路不到位,如果增加摄像头,就要重新拉线并连接到监控室,成本很大且不易操作”。
星湖路电子科技广场里面以及附近,有很多专营视频监控的商铺。在星湖路南一里一家摄像头安装维修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说,每个摄像头的价钱在两百元到两千元不等,有些进口的品牌货甚至更贵。经估算,一个小区如果要安装100个单价在400元左右的摄像头,加上硬盘录像机、监视器、线路以及人工费等,大约需要十多万元。这对一个小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在星湖路一专营店,店主坦言,摄像头的保质期一般都是一年。如果是在小区室外条件使用,连续24小时开机,平时又保养不够,两三年后就会出现图像模糊等故障。一旦摄像头坏了,维修花费的钱有时甚至比买新的还贵。
上述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技术员上门维修一个摄像头的人工费约200元,另外还有更换材料等费用。小区平时养护摄像头的成本不低。
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对商品房小区安装摄像头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不排除有些开发商当初安装时,就选择了质量较差的监控系统。移交给物业公司后,因为维修费用高,征求业主意见的过程复杂漫长,就难以维修更换了。”
疑问
“监控”承诺可否写入购房合同
去年初,市民王女士手里有些余钱,因为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就决定买一套商品房。经过几天的奔波,她和爱人看好了南宁市佛子岭路一小区的商品房。王女士说,签购房合同前,售楼小姐称:“这个小区的开发商很好的,买一楼送私家花园,小区里赠送足够的监控设备,摄像头会覆盖整个小区的公共场地。”听了这话,她甚为开心,慷慨交钱。
今年初收房时,王女士发现,一名当初买一楼的消费者在找开发商理论,因为私家花园没有了。如今,王女士才发现,小区道路上根本没几个摄像头,电梯里则一个也没有。想找售楼小姐理论,但已找不到人。
4月3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南宁市凤岭北枫林路一小区售楼部,一名售楼小姐热情招呼,耐心地介绍了楼房的售价和楼盘的销售情况。针对“将来交房后开发商会不会装摄像头”的问题,她信誓旦旦地说:“开发商会在小区安装七大安防系统,就是阳台上都有红外线探头。”记者进一步追问:“这些会写入购房合同吗?”她肯定地说:“会的。”但在查看购房合同时,她并没有找到关于安防系统的约定内容。
售楼小姐到总台询问后告诉记者:“不好意思,我们的合同里面没有写。不过,以开发商的信誉,肯定会装,而且会装得很好的。”
采访中,一楼盘开发商陈总分析称,交房后开发商是否在小区里安装摄像头或安装多少摄像头,目前还没有制度约束,更没人管。“一般的小开发商,不重视声誉,这些钱就能省则省,不装或装几个应付一下。而那些讲诚信、重声誉的开发商,则会安装足够的摄像头,也会投入资金进行后期维护,这事儿主要看开发商的理念。”他说。
另一楼盘的项目经理何先生则坦陈,目前是商品房销售的“寒冬”季节,很多开发商的资金紧张,能如期支付承建商的工程款并保证如期交房已经很难了,哪里还有资金考虑安装安防设备,“现在谈这个不现实”。
尴尬
封闭式小区
摄像头无政府补贴
在南宁市一些小区,因为没有安装摄像头,居民生活总是心慌慌,一听到风吹草动就要警觉家里是否遭贼了。
家住新阳路的邓女士说,她家所在小区没有安装摄像头,她的电动车只能放在楼下正对着自家窗口的位置,报警器能“监控”到,她时不时在家里按一下遥控器看看电动车是否还在。“有几次,有人不小心碰了我的车,报警器响起来,我立马冲下楼去查看。”她说。
有一次,高新派出所的罗警官,去调查一起小区里的偷窃案件。在提取小区监控录像时,她发现确实拍到了一个人影推走了电动车,但是视频非常模糊,难以确认偷车人的外貌特征。最后,只得用其他的手段进行侦查破案。罗警官说:“小区摄像头拍下来的视频,能为快速破案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监控良好,小偷们就望而却步,这也是有些小区治安好的原因。”
近年来,监控摄像头的使用越来越多,不少商铺、小区的摄像头拍下作案全过程,警方因而快速破案的案例时常见诸报端。正是因为监控摄像头越来越重要,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这一问题。“群众安全保障工程”是2012年南宁市政府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据统计,全市范围内推广安装了5万个安防摄像头,安装一个摄像头可以得到政府补贴200元。
高新区综治委的罗主任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共推广安装了2000个摄像头,补贴最高达每个500元。安装地点以沿街商铺、城中村、敞开式和半敞开式居民小区为主,重点是在案件多发地段和群众强烈要求安装的地点。这些安装在公共区域的摄像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震慑了犯罪分子,一方面也能在案发后提供线索和证据。
记者了解到,封闭式的商品房小区,一般都是由开发商安装,不在政府补贴的范围。
呼吁
希望出台规定
进行长效管理
2006年开始,广东、湖北、陕西等地陆续出台了“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规定”,规定新建的住宅大楼(包括小区)都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否则无法通过验收。广州市还规定,2007年5月1日起,开发商建设的大型住宅小区,其监控设施必要时将与广州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联通,或者由公安民警上门提取录像。
记者了解到,广西目前还未出台类似管理措施,新建小区里的监控设施安装也没有硬性规定,开发商也只是将之作为一项吸引买房人的增值服务。开发商移交物业管理后,各小区的视频监控系统由物业管理维护,也没有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至于小区监控接入警方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问题,记者调查得知,包括南宁在内的一些城市,都曾尝试将一些小区作为试点,进行系统联通。但过不了多久,一些小区就自动断开了,据说是一些业主反映,这样会侵犯小区业主的隐私权。最终,小区监控系统与警方联网的尝试不了了之。
南宁一法律界人士称,目前最迫切的就是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对监控系统的前期安装、中期维护和后期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在有依据的情况下,才能明确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小区的监控系统进行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