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半年的摸底调查,东门街道执法队昨日向南都记者公布了这个群体成员鲜为人知的一面。据调查,这些乞讨者大部分并非无家可归,无饭可吃,相反,他们当中有的住在高档小区,有的有豪车接送,甚至有乞讨者假扮残疾人博取市民同情。
长期关注职业乞丐的深圳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委员吴立民对此深恶痛绝,他建议公安机关尽快介入调查,同时呼吁市民在做好事之前要擦亮双眼,以免善心被人利用。
配高音喇叭占道乞讨
昨日下午,记者在东门太阳广场周围转了一圈,其中一条不足千米的道路上,乞讨档位有5处。摆在地上的求助信中,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悲惨遭遇,或患白血病,或从小被火烧伤,情况各不相同。为吸引路人注意,乞讨者大多配备了高音喇叭和功放设备,乞讨这厢播悲曲,商铺那厢放欢歌,原本热闹的步行街显得更加嘈杂。
“你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平时步行街里面像这样的乞讨档位有10多处,节假日多达20余处。”附近多位商户告诉记者,这些乞讨人员都是东门的常客,长期以来他们在东门繁华地段占道乞讨,噪音扰民,严重影响商户的生意。
“我们也很想管,关键是管不住呀!”其中一位商户表示,不久前,东门步行街建立了一支商家义工队,意在发动街区商家力量,有效引导街区商家与消费者自觉遵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等各项规定。让义工队感到无奈的是,当他们对不文明乞讨行为进行劝说时,对方要么拿石头砸,要么拿墨水泼,直到将义工队员赶离现场,旁边的路人有时躲闪不及也跟着遭殃。
作为深圳最热闹的商业圈,东门平均每天客流量超过50万人次,正因如此,乞讨人员看到商机。据知情人士透露,东门职业乞讨者收入颇丰。东门街道执法队提供的一段监控录像显示,4月7日下午4时许,7名身穿黄色上衣的青年在东门步行街东入口处卖艺乞讨,这个团队成员多为残疾人,调试音箱、唱歌、表演节目,他们之间相互分工很明确。记者详细观察发现,两分钟不到,先后有15位路人往这个乞讨团队的爱心箱里投钱币,其中不乏外国人和小朋友。
“路人们少则一两元,多则50、100元,你可以算算,按这个频率一天下来他们能挣多少钱。”据执法人员介绍,东入口是东门步行街人流量最大的路口,被卖艺乞讨的团队占领后,原本就不宽的道路显得更为拥挤,加上围观的路人较多,该路口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旁边几幢楼的居民嫌吵,多次往下扔啤酒瓶和塑料凳泄愤。”执法人员称,他们会定期派队员到该处劝阻不文明乞讨行为,但情况没有任何改善。
城管劝阻屡遭暴力抗法
让东门执法人员感到头疼的是,当他们按照规定对这些不文明乞讨行为进行劝阻时,经常遭遇对方暴力抗法,围观的市民也指责执法人员没爱心。身份可疑的乞讨者到底该怎么管?这是目前摆在东门执法队面前的一道难题。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志威将此现象视为“东门之痛”。
南都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走访发现,面对劝阻,乞讨者要么装做听不见,要么情绪激动口出脏话。东门执法队提供的多段监控录像显示,在执法人员试图扣押乞讨工具时,一名乞讨者顺手倒拎起自己两岁大的小孩追打执法人员,还有一名女乞讨者甚至当场脱下裤子逼走执法人员。
“我们管得越严,围观的市民就越多。”执法人员称,市民大多不了解真实情况,每一次执法,围观市民都会对执法人员的行为加以指责。执法人员表示,根据“自愿、无偿、公开”的救助规定,由于东门的乞讨者都不愿意去救助站,执法人员不能强迫。